阅读历史 |

不如怜取眼前人(8更)(2 / 4)

加入书签

李偃颔首:“也好。”

张真人送两人出了殿门,目送夫妇身影走远,挥一挥怀中拂尘,喃喃道:“尽人事,听天命。”

身后小道捧着查签薄凑上前,指着第十二签的批语,说道:“师父,这十二签是功业签呀。”

“这里头的签都是为师写的,”张真人斜了小道童一眼,“我能不知?”

小道士狐疑地抠了抠头皮,“那您还”

“休要多言!”张真人轻掸尘尾,打断了小道士的话。

小道士忽想起什么,顿时恍然大悟,笑嘻嘻道:“妄语一戒,不打诳语!师父您看那两百遍《道德经》能不能免了?”

眼瞅着张真人立起拂尘,紫檀木柄兜头就要打下来,小道士忙不迭拿着查签薄护在脑袋上,撤后一步:“师父!弟子这就去抄!”

“你这个小猢”

狲字还卡在喉中未吐,小道士快语一步:“师父!祖师爷在您身后看着呢!”说完便一溜烟儿的跑远了。

张真人后知后觉,忙抬手拍了下嘴,回身对着殿内神像拜了又拜,默念道:“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词,以道德为务。”

然,“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其si,我将以为学父。”

张真人平白说了这一通话,李偃恐过犹不及,赵锦宁会多心,临到山下,他轻悠悠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都省的,”赵锦宁颔首笑笑:“夫君领军出战前,会给关二爷敬香吗?”

李偃轻托着她的小臂,扶她登上马车,“这是自然。”

一路再无别话,车轮连轴转,赶在日落时分进了城内。

马车一经桐桂街,桂馥扑窗,赵锦宁便知是快要到了,她顺着飘荡窗幔往外瞧,前方不远,那家酒酿圆子小摊依然摆在道边儿。

“坐马车坐的骨头都要散架了,夫君陪我下去走走可好?”

李偃现在对她可谓是一呼百应,无有不从的,立马叫翔云勒马在路边驻停。

赵锦宁拿过帷帽戴好才掀帘下车。

连续多日有雨,直到今儿晚间,星子隐隐绰绰地挂在了稀薄浮云后,才算是雨过天朗。

h昏后,大家呼朋引伴,邀上好友,一起游船饮酒,听曲儿赏灯观景,泛河的画舫小舟也就多了起来,b起前日来说热闹不少。

李偃望着被画舫拖出长长水纹的河面,问赵锦宁:“要不要做船回去?”

“前儿已经坐过了,”赵锦宁贴近他,用宽袖作为遮掩,纤指悄悄蹭了蹭他的手背,“夫君”

她惯会ga0这些小动作,羽毛挠心似的搔到你痒处,还不让你挠。

等他要回握她的手时,她早已避开距离,帷帽底下的脸蛋虽看不真切,但能听出是带了笑的:“我有些饿了。”

“是回家,还是去酒楼饭馆儿?”李偃问完,驻足又道,“要不去西厢月酒楼,他家有一道凤爪炙心肝儿烧的最好,带你去尝尝?”

赵锦宁讶然道:“这是什么菜?从来也没听过呀?”

李偃饶有其事道:“取新鲜芦花j的爪子,去骨,塞上卤好的鹅肝、狼心,再炙烤。”

“狼心吃多了上火”赵锦宁就晓得他又在故弄玄虚,也不理会,胳膊一抬,方胜罗纹袖口露出春葱玉指,她指了指前面坐满食客的小摊儿,“夫君我想尝尝那个。”

李偃打眼一瞧,恰是酒酿桂花圆子的招牌,“偏甜,你是不ai的。”

“我想尝一尝,不吃怎么能知道ai不ai?”

李偃说也罢,“不撞南墙你不知道回头的。”

“瞎说,”赵锦宁娇嗔道,“有你在,能忍心看我撞上去吗?”

“罢,罢,”李偃狭长眼尾往上一扬:“但愿,待会你还能这样伶牙俐齿”

说话间已走到小摊前,布棚内的几张桌子坐满了人,他们便往摆在外面的方桌去。

在灶台前忙碌的小贩看见来人,向身旁妇人努了努嘴,妇人忙不迭放下手中活计,顺手抄起布巾,笑着出来照应。

下午曾落过几滴微雨,桌凳上的水渍未g,妇人一面擦拭,一面用眼觑赵锦宁,笑道:“这就是大官人新娶的娘子罢?”

李偃似是不愿多提,只点点头,“两碗桂花圆子。”

妇人笑着应了,转身向灶台前忙碌去了。

赵锦宁捋裙正要往条凳上座,李偃却拦她:“等等。”

他从x口衣襟内掏出一方锦帕,铺在了凳上,“怕有cha0气,好歹垫上,安心些。”

赵锦宁盯着这方半新不旧的蓝绿se锦帕,不由得怔住了,游船那晚他也是拿的这条,当时她便觉得有些眼熟

她拿起来一看,滚边云纹里果然有同se丝线绣的“锦”字。

“这帕子”她捏着帕子仰脸去问他。

李偃倒十分从容,阿了一声,下颔微点:“你的。”

这手帕正是当年在咸熙g0ng,她拿着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