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只有死人的心不会跳(2 / 3)

加入书签

,头几年只跟在嬷嬷身边伺候学规矩,后来被派到慈康宫做些洒扫的活计,平常不大有机会到各宫走动,所以都不大识得。”赵锦宁坐到床沿,凝视颂茴的脸,试探道:“那你觉不觉得,他长的有些像霁言哥哥?”颂茴没有立刻回答,像是在思忖,默了一霎,才笑笑说:“奴婢觉得脸盘长的不像。”她听了沉吟不语,料想颂茴应当不知道李知行和霁言哥哥的关系。颂茴蹲下身伺候赵锦宁脱下绣鞋,又道:“不过,奴婢瞧着身段倒有几分相似。”“身段?”赵锦宁抬腿上床,颂茴掀开锦被给她盖好,“是的,奴婢光看背影有几分相似。”帐子散了下来,颂茴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她躺在绵软锦被中天马行空的想了良多。今天她能躺在这么温暖的被子里,还要多多感谢李知行。她又开始怀疑,他说的那些是真话吗?他到底是谁呢?

还有,颂茴说他的背影像霁言哥哥,难道她觉得熟悉也是这个原因吗?她翻来覆去也理不清头绪,渐渐困意上来,不知不觉睡着了。──────────────戌时三刻,暮鼓敲响,到了夜禁时分,街上商铺纷纷打烊,小商小贩们忙着收拾家伙事儿,撤摊位,顷刻之间,热闹的街道就冷清了下来。李偃在护城河道边暗处垂柳后脱掉了太监衣裳,还未走到前门大街,就见不远处有一队腰胯绣春刀的巡逻锦衣卫正在驱赶街上行人。只要是独自一人走着的,都得被盘察一番,稍有不对的就上镣铐拉着去杖责。眼见锦衣卫就往他这儿来,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偃走到道边正在收拾桌椅板凳的小摊后,趁小贩不注意弯着腰藏在案几底下。齐刷刷的脚步声越走越近,他紧靠风箱蹲了下来。只听锦衣卫小旗领头走了过来,“老张头,今儿收摊晚啊。”“几位军爷过来了,”老张头脸上堆着笑,忙放下手里木凳,两手往系在腰间的手布上一擦,拿起桌上油纸包好的胡麻饼递过去,“刚出锅的,还热乎着,给几位爷打打牙祭。”小旗摆摆手:“今儿就不吃了,这两天不太平,急赶着巡视,你也赶紧收了家去。”老张头一连迭声道是。闻得锦衣卫脚步声走远,李偃也悄无声息从案几底下出来,快步往西南街走去。城门关了,今夜他得找个落脚的地方,等明日再出城。西南街钱串子巷,巷口有家不大不小的钱庄,正是应天府最大钱庄“聚汇通”的分号。李偃的外祖父经商,钱庄开满江浙两广等地,在富庶的江南一带算的上是有名有姓的人家。外祖母去世的早,祖父一直未娶,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自打他母亲故去,他便一直跟在外祖父身边儿,前几年老人家去世,将偌大的家业传给了他。按照上辈子记忆来说,他是政德十九年,来至京城开的这家分号,不为别的,只想给母亲报仇。可他一介商人根本近不了皇城,更何谈报仇,要想撼动朝堂只得权利滔天,他看不上像父亲那样只拿笔杆子连妻子都护不住的文弱书生,便去参了军。重活一世,李偃仍然觉得,只拿得动笔的男人太没用,读那么多书,可有一条教人在皇权逼迫下如何维妻护子?是以这辈子他还是会走和上一世相同的路。回忆间,他已经行到聚汇通的牌匾下,店铺早就打烊,大门紧关,只有两只红灯笼在冷风中摇摇摆摆。他屈起细长手指扣了扣门扉。“谁啊…”里头上夜的伙计拉着长音,“打烊了,明儿再来吧。”李偃冷声道:“是我。”“就来…”伙计听声音耳熟,还当是生意来往的富绅掌柜,也不敢怠慢,趿拉着鞋走到门前开了门。门一开,李偃径直往屋走,吩咐道:“去收拾一间干净的房间,再打盆热水来。”伙计看着这位衣着普通,长身玉立的年轻男人有些傻眼,忙抬手揉了揉眼睛,跟到前头,等看清李偃的长相,登时一惊,忙不迭应承道:“爷,您可算是回来了,我马上就去收拾!”房间在二楼,还是李偃当年住过的这间,他简单盥洗了一番,刚走到床前,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他抬眼望过去,门前立着个人影,“什么事?”“主子,是我承瑜,”李偃迟迟不归,承瑜担心他身上的伤,前不久也进了京。李偃眉头微皱,“进。”承瑜进门走到他跟前,单膝跪地抱拳:“承瑜未听从主子吩咐,还请主子责罚。”遵照现在的时间推算,承瑜跟在李偃身边有十一年了,他八岁那年,外祖父要给他选个伴童,人牙子的牛车上有那么多男孩儿,他一眼就瞧中了缩在角落里的承瑜。承瑜右眼尾到太阳穴处有一片红色胎记,没人愿买,人牙子不好出手,对他拳打脚踢,他一声不吭,那双晶亮眼睛像是含着锋芒剑气,又利又刃。李偃没有看走眼,承瑜习武天赋极高,这么多年一直保护着他,两人虽是主仆,但生死相依,胜如手足。“起来。”承瑜应是,站直身体,快速打量了李偃一眼,“主子的伤可好了?”李偃坐到床边,道:“都好了。”又问:“军中可有要紧的消息?”虽有从前记忆,但重活一次本就变故,更何况他上辈子不曾进京唯恐再生其他事故。承瑜回道:“半月前,两军再次交战,死伤惨重,勐卫城险些被攻破,听张景胜说都指挥佥事已上疏请求增援。”听到没甚大变故,李偃哼笑一声,“这个郑鉴就会纸上谈兵,再给他成千上万的兵也无用。”他看向承瑜吩咐道:“时候不早了,你也去歇着,明天一早买马,我们回去。”承瑜带上门,李偃躺到床上,慢慢思忖战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