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杜孜康北巡(3)(1 / 2)

加入书签

杜孜康的来访,以及他对当年“达拉谷之变”的愤慨,都表明了他的态度。为此,在座的众人都是欣喜不已。只听百里苍说道:“杜老将军,此次前来,不知有何规划?”杜孜康略一思索,便说道:“如今殿下拥有北境大军十万,永川联军五万,实力足以与朝廷相抗衡。”“朝廷虽然拥有我北幕军、南幕军、中央禁卫军等成编制的军队,以及各州州兵,外加预备役,数量上要胜于殿下的联军。但是现在朝廷缺乏凝聚力,很难有效地调动配合,形成合力。”百里苍说道:“老将军所言极是。”这时,宫泰接话说道:“如果杜将军的北幕军再改旗易帜,那我们联军从人数上也可胜于朝廷了。”杜孜康说道:“宫将军所言不假,但是太后也仍有河涧王的大军可调用。这些年来,河涧的实力发展迅速,尤其是河涧的水军实力,连朝廷水军都难以企及。”百里苍说道:“老将军说的是,如果河涧的水军沿大洛河东下,再进入云泽,很快便可沿玄灵渠北上,成为拱卫帝都的绝对力量。”杜孜康说道:“奚南新任守护使文卓乃河涧王的女婿,也是太后的忠实支持者。即使河涧王不派水军,也可以渡过大洛河,进入奚南,与文卓的州兵合兵一处。”百里苍说道:“杜老将军思虑缜密,老夫此前倒是忽略了河涧力量的存在。”杜孜康继续说道:“殿下所率乃正义之师,完全可占据道德制高点。虽然长公主在前些日刚刚登基称帝,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大殿下才是正统。不过……”沐颂见他欲言又止,忙问道:“老将军不必忌讳,愿闻高见,请但说无妨。”杜孜康想了一下,缓缓地说道:“末将以为,殿下虽为帝国正统,顺理成章的帝位继承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存在两方面的疑虑。”“一是,当年事变之后,您是以‘罪身’被流放。虽然此前坊间多有传闻,但毕竟只是传言而已,无法令天下之人完全信服。”“二是,对于殿下的真实性,其实多数人心中仍然存在疑问,很多人并不相信您被流放至荒芜海后,仍能绝处逢生。”“基于以上两点,所以不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军中将士,以及天下百姓,对此事仍然犹豫观望。而且,新近长公主登基之后,眼看大势已定,让有些蠢蠢欲动的人,又有所灰心。”百里苍听后嚯的一下站起来,说道:“杜老将军分析地透彻,这是老夫所遗漏的,老夫之疏忽,乃是未能站在朝廷多数人的角度来思考。请受老夫一拜。”杜孜康也赶忙站起身来,向前一步,扶住百里苍。说道:“百里先生不必过谦,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对此事的看法和角度会略有不同罢了。”沐颂也欣慰地站起身来,说道:“请教老将军,当前该当如何?”杜孜康想了一下,说道:“一是殿下可请当年先帝侍卫出面,正式将当年之事及太后的罪行,昭告天下。”“二是您可即可称帝,继承大统,发布檄文,号召天下。如此以来,必能获得很多观望人士的拥戴。”沐颂看了一下百里苍与宫泰,心想此前虽已经昭告天下,率军南下。但当时一来是在永川王发布檄文之后,二是当时仍远在北境。恐怕很多人对此仍心存疑虑,并未获得天下人普遍认可。这时,公良义忽然说道:“臣以为杜老将军所言甚是!殿下如今可先称帝,与朝廷分庭抗礼,待返回帝都之后再举办登基大典。”“如此以来,不论朝中大臣,还是军中将士,都会对此有所考量,有所选择。”宫泰也说道:“宫某也认为此法可行。”沐颂又看了下百里苍,见他微微点头。于是便说道:“嗯,那依老将军之言,此后该当如何?”杜孜康回答道:“只要殿下称帝后,号召天下,末将便准备率北幕军投诚过来。然后,便拿下怀留。怀留守护使叶国全仅有一万州兵,不足虑。到那时,帝国大半江山已归入殿下之手。”

“殿下既拥有半壁疆土,又有雄狮二十万,兵临城下,必可迫使朝中诸多不满太后的大臣,前来投诚,届时便可以逼太后交出权力。”沐颂有些担忧地问道:“那筱石城城墙坚固,有何破城之法?”杜孜康说道:“殿下放心,如今末将留下守卫筱石城的五千兵马,都是可靠之人。另外一万水军由叶旄副统领指挥,他也是一位正直之士。”“等末将率北幕军投诚之时,他们必然也会第一时间打开城门,恭迎殿下大军进驻。”沐颂闻言大喜,没想到事情如此之顺利,他不禁与众人相视而笑。说道:“那真是有劳老将军了!”杜孜康说道:“此乃末将该做之事,我不宜在此久留,以免朝廷有所察觉。马上就要赶回去,等殿下称帝,正式昭告天下之时,末将必定第一时间响应。”杜孜康又与众人闲聊一会儿,便准备连夜起身赶回去。公良义陪同他,按原路先返回黄叶城,再翻过麦金山,返回石乌镇。……杜孜康离开之后,沐颂与百里苍、宫泰简单商议之后,便准备派人前往上阳、潼城去请雅拉王察台、永川王阖稚等人前来长坂,共议称帝之事。几天后,雅拉王察台便从上阳赶回来,听说杜孜康将军曾秘密到访之事后,大是兴奋!感叹道:“幸好本王听了殿下及百里大人之言,没有去攻打广阳的北幕军,不然不就弄巧成拙了嘛。”雅拉王察台说完便哈哈一笑。沐颂也是赞叹道:“是啊,苍伯说这其中肯定有玄机,果然苍伯看人很准,杜老将军是帝国的忠臣啊。”百里苍笑着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