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3章 上野城(2)(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沐颂吃过早饭后,并未见人前来禀报。忽然觉得无所事事,便想到城内随便逛逛。现在这上野城在正式宣布起事之后,便已基本处于封城状态,全城严控只出不进。主要的生活区都放在了外城区。再加上它本身就是一个戍边围城建造,防卫森严,安全倒是可以放心。不过,沐颂在出门的时候,珞衣和宁一航还是相随左右。他们信步走至城的一侧,顺着城墙走了一段。只见城墙修建的确实固若金汤,方形的上野城,四角各有一座三层楼的角楼,充当了望塔的功能。而在每一面墙上都修建了十几座墩台及望楼,在发生攻城战的时候,墩台便于有效的监视策应、侧射和夹击登城的敌人,望楼便于储存粮草及藏兵。城墙上沿着城墙外沿修建有垛墙,在发生攻城战时可以用来了望敌情、射击敌人,在垛墙下端还留有一个外方内圆的悬眼,也可以作了望、射击敌人之用。自从雅拉河谷率军南下以来,沐颂便感觉心情好了很多,不像前阵子那么的抑郁。“航叔叔,现在这上野城固若金汤,又已封城。应该很安全,您可以先回百昙谷了。”沐颂很感激宁一航不远千里前来相助。“嗯,百里大人前几天说,已经召集了几名高手前来。我等他们一到再离开。”宁一航说道。沐颂感激地看了宁一航一眼,说道:“谢谢你,航叔叔。”正在这时,一名亲兵远远地前来。禀报道:“殿下,宫将军在办公署等候您。”沐颂说:“好,我们这就过去。”三人随着那亲兵向上野城办公署走去。上野城的办公署,就在城内的北侧,走过两条街便到了。等他们到了厅内,发现雅拉王察台、百里苍都已等候在那里了。见沐颂他们一到,雅拉王察台便朗声说道:“依本王的意见,我们应该立刻挥军南下,要让普天之下都知道,大殿下要正式回归了!”沐颂看他们的状态,应该是在自己到来之前,已经有了一番讨论。所以雅拉王才在一见面时,便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宫泰将军看了看雅拉王,缓缓地说道:“殿下,宫某方才与王上及百里大人对接下来的行动,简单地讨论了一下,向您汇报一下。”沐颂点了点头,说道:“愿闻其详。”“整体来说,我和百里大人都同意王上所言,应该即可起兵南下。只有壮大出声势,才能让一些墙头草,放弃左右摇摆。”宫泰说道。沐颂其实也同意这种观点,虽然已经昭告天下,正式起兵这么久,但是他们的北境大军迟迟未正式南下,一直没有任何动作。这确实无法给天下一个交代,有些人甚至都开始怀疑起这事的真实性。反倒不如永川王阖稚,在一夜之间占据了葫芦西关,与朝廷军在葫芦关对峙,给世人的冲击更大。沐颂说道:“我也赞成宫将军所言。”宫泰继续说道:“就目前得到的情报来看,如今朝廷对我们率军南下之事尚无明确的回应,只有北幕军的一万人马驻扎到了麦金山一带,另有五千兵马开赴葫芦关要塞。而南幕军及其他州军都没有异动。”百里苍补充说道:“想必是那染蝶,正忙于让长公主登基之事,无暇顾及。而朝廷国库空虚多年,在经过去年的永川大战之后,粮草缺乏,更是无力马上调动大军。”

雅拉王察台接话说道:“那此时正好,我们便可率军直取帝都。”沐颂听着他们几人的对话,心中也是觉得大事可成,一时觉得兴奋不已。只听宫泰继续说道:“宫某的意见是,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直取葫芦关,与永川大军前后夹击在葫芦关的朝廷驻军。”“另一路沿朝歌大道南下,与公良义的朔州州军汇合,与北幕军在麦金山对峙。”雅拉王察台说道:“照我的意思,如今我们有精兵十万,而北幕军不过五万人。我们完全可以直取北幕军驻守的筱石城,兵临城下,逼太后交权!”百里苍接话说道:“老夫认为还是稳妥一些为宜,虽然北幕军在去年永川大战中,受损较大,战斗力也有所削弱,但五万兵力应该还是有的。”“另外驻扎在帝都城郊的中央禁卫军也有三万兵力。而各州的州军虽然按规制,上限一万人,但几个州加起来,也有五万兵力。”“况且还有驻扎在洛城城郊的南幕军,有六万精兵。以及南幕军、北幕军、中央禁卫军的预备役,也不少于十万人。”“如果朝廷能将这些战斗力凝聚到一起,有近三十万的兵力。我们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百里苍这么一分析,不禁让沐颂忽然觉得有一些泄气,形势并不如自己原来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但百里苍接着补充说:“当然,按现在的形势来看,朝廷很难将他们凝聚到一起。怀留、临潼两州态度暧昧,而洛城与奚南又远在南方。”“成建制的军队中,北幕军现在并不积极,南幕军远在洛城,中央禁卫军肯定需要拱卫帝都的安全,不可能远离帝都作战。”雅拉王察台说道:“所以本王才想,我们动作要快!要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趁机给予北幕军致命一击!”“只要取得这一战的胜利,占据筱石城,便可赢得各方势力的拥护。如果能争取到北幕军指挥使杜孜康将军的改旗易帜,当然那就最好不过了。”他说完之后,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沐颂觉得舅舅所言也有道理,只是总感觉有点冒险。万一孤军深入,一战不成,粮草跟不上,便有深陷重围的风险。他正想表达自己心中的顾虑,这时百里苍先发言了。“王上所言虽可考虑,但毕竟有些犯险。这一方面是基于朝廷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