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章 再度发病(2 / 4)

加入书签

他与陆曈,都是权贵的玩物,一条狗罢了。

正想着,冷不丁右眼皮跳了一下。

崔岷伸手,按住眼皮。

这几日,隔三差五他眼皮都会跳几下,崔岷总觉不安,好似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他摇头,正要甩掉这莫名荒诞的错觉,忽然间,夜色里,有人脚步声匆匆响起。

门房的小厮提着灯小跑到书房门前,跪伏在地:“老爷,太师府来人了!”

崔岷一怔。

心中不祥预感越发浓重,他起身,死死盯着面前人:“发生何事?”

小厮抬起头,焦急开口。

“说是戚家公子服过汤药,夜里醒转,晚间又开始发病了!”

崔岷一怔,不觉手一松。

“砰——”

粉碎声在夜里分外刺耳。

瓷白药碗落在地上,残留汤汁与雪白瓷片混在一处,灯色下模糊看不清楚。

而他脸色比碎掉的瓷片更白。

他喃喃:“你说什么?”

……

深夜的太师府,嘈杂更甚白日。

院中不时响起人匆匆脚步声,院中昏昧风灯下,有人压抑的低吼和器物摔碎的声音隐隐从窗缝中飘来,其中夹杂细细哭声与厉嚎,暗夜里显出几分可怖。

屋子里,戚清面沉如水。

戚玉台被两个仆从按着,发丝蓬乱,满眼血丝,正奋力挣扎,试图挣脱身侧人的桎梏,手足乱挠,称有人逼害自己。

“……白日时还好好的,黄昏时服了药,上了榻,晚间就不对劲起来。”婢女低着头,正对匆匆赶来的崔岷解释。

崔岷瞧着戚玉台情状,一颗心如坠冰窖。

这模样,分明是又发症了,且比上一次更严重。

屋中传来几声压抑咳嗽。

戚清放下绸帕,看向崔岷,一双浑浊老眼灯色下越发灰淡,如颗死去多时的鱼眼珠,散发一种诡谲的死寂,使人胆寒。

“崔院使,”他咳嗽几声,才慢慢地道:“你不是说,我儿之疾,已然痊愈了吗?”

崔岷隻觉自己胸腔那颗心被一根细细丝线再次悬紧,面对老者逼问的目光,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他佝偻着腰,低头道:“大人,公子身微热,先前是遇火受惊,风邪入并于阳所为,风邪入血……”

“虽用药渐有好转,然公子过去本有心血不足之症,遇火添一分血虚,如今再度惊悸失常,还是因脏腑虚弱,以致伤魂。”

他抹了把额上汗:“请大人再给下官一点时间,下官一定竭尽全力为公子医治!”

戚清没有说话。

头上视线如一方重石,沉沉压在崔岷肩头,屋中铜炉分明放了冰块,凉爽得分明,他却感觉像是被人扔进炙烤火炉,慢慢地、慢慢地渗出满身冷汗。

许久,戚清轻叹一声。

老者眼皮轻抬,昏昧的眼睛总像蒙着白翳,看不清情绪。

“有劳院使。”

他语调平静,宛如出事之人并非自己儿子。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老夫隻一双儿女,玉台自小身体孱弱,正因如此,常年精心养护,以免出一丝差错。”

“又为他安然长大,戚家修桥铺路,广行善事,以积德求福,未料苍天失衡,总让我儿陷于无妄之灾。”

他看向榻上被拉扯着的戚玉台,目色似怜悯,又似有一丝隐隐的厌恶。

“整个盛京,戚家唯钦院使医术医德出众,是以玉台出事,总要有劳院使操怀。”

“此乃下官职责所在,不敢称功。”

戚清摇头:“自丰乐楼大火一案,京中流言四起。直到玉台重归司礼府,谣言方才止息。”

崔岷心中一紧。

那些流言他也听过,传言都说戚玉台疯了。

“如今才止息不久,玉台再出事……”

戚清看向崔岷:“恐怕不妥。”

“下官一定尽快治好公子……”

“再过不久,天章台祭典,宫中大礼,皇城百官皆至。”

戚清缓缓开口,“我儿,需在人前。”

崔岷心中咯噔一下。

天章台祭礼至今,不到两月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里,戚玉台真的能恢復清醒?

他看向床榻。

戚玉台被按住良久,终于力竭,不再乱动,然一双布满血丝的眼仍惊悸看向屋中人,时而清醒时而发狂。

崔岷蜷了蜷手指。

他没有一丝把握。

“我知此事为难。”

戚清怅然开口,“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崔院使也是有子女之人,应当更能与老夫感同身受。”

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崔岷再也说不出话来。

仁慈温和的话。

却是如此可怕的要挟。

若他治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