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鬓边待诏 第11节(2 / 3)

加入书签

是沐浴又是焚香,正折腾着,宫里的公公来传诏,太成帝要她明日入宫一趟。谢及音跪地接了诏,送走公公后冷冷看了姜女史一眼,姜女史只作不知,不卑不亢地侍立一旁。

到了夜里,识玉给谢及音通发净面时,从镜子里看见姜女史走进来。

“殿下,外面下雨了。”姜女史道。

谢及音没应声,识玉从旁提醒她,“裴七郎还在院中跪着呢,真要跪一晚上?”

谢及音漫不经心冷笑道:“怎么,委屈他了?”

听出她话音里的不耐烦,识玉不敢再劝,姜女史见状也悄悄退出去,掩上了卧房的门。识玉转身去灭灯,却听谢及音道:“留着吧。”

她披衣站在窗前,雨越下越大,如万蚕食桑,雨声里灯影幢幢,她拢了拢衣服,半阖着眼,眉宇间有几分愁绪和疲惫。

人声在夜雨中显得格外喧嚣,裴望初跪在冰冷的庭院里,视线被雨水冲刷得一片朦胧,只隐约可见主屋里盈盈的灯火,团团绰绰地在他眼前游动。

太冷了,人就容易麻木。

可每一个尸首分离的裴家人,仿佛都化作新魂恶鬼,在他面前纠缠不休,要他陪葬,要他报仇。

所有的裴家人都死了,为何独他活着?谢黼杀裴家满门,他却对谢黼之女伏低做小,又有何颜面自称河东裴家?

麻木至极时,痛反而成为一种快感。裴望初仰面望着夜雨,雨水与泪水一齐沿着眼角流下来。

第二天谢及音醒的很早,识玉伺候她盥洗梳发,说马车已经备好,用完早饭后就能出发去宫里。此时姜女史走了进来,也不说话,就在一旁站着。谢及音放下碗筷,似恍然想起院子里还跪着个人,对姜女史道:“让裴七郎起来吧,回去收拾收拾,这几日闭门思过,不许他迈出房门一步。”

姜女史道了声“是”,转身通传去了。

谢及音用过早饭后就入宫,太成帝下朝后就在宣室殿里等着她,脸色并不十分好看,侍立在他身后的张朝恩悄悄朝谢及音摇了摇头。

太成帝宣她今日入宫,是为了裴七郎的事。

太成帝冷声训斥她道:“朕让姜女史到你府上去,是为了教你规矩,指点着你,免得你被诡计多端的男人骗了,做出什么有违礼法的事。可你不仅不听她劝谏,竟敢带着裴七郎到刑场去,若非当日监斩的是崔青云,朕看你能翻了天,将裴家人都当场免罪放了!简直荒唐!”

谢及音闻言慌忙跪拜,“父皇息怒!父皇真是冤枉儿臣了,那裴七郎一身世家公子的臭毛病,儿臣若不调教好他,让他明白尊卑,只怕日后用起来不得心思。”

太成帝道:“他敢违你的命,你着人打他便是,他若有几分硬骨头,早就一剑自戕了!”

“儿臣带他去刑场,一是想着震慑他一番,教他知道违逆本宫的下场。二是听说监斩官是本宫的驸马,这才故意带着裴七郎去气他……”谢及音抬眼偷偷觑太成帝,“不知驸马有没有来找父皇告儿臣的状?”

昨天崔缙料理完监斩的事情后匆匆入宫,确实在太成帝面前狠狠参了谢及音一本。崔缙说她恃威骄纵,扰乱刑场法纪,有损皇家天威,应该杀了裴望初,让嘉宁公主收心正道。

他说得义正言辞,可太成帝看他的态度,却非完全公而忘私,分明是被人冒犯狠了,颇有几分气急败坏的味道。

太成帝道:“驸马确实对你颇有微词,你们是正经夫妻,你莫要将他得罪狠了,更不愿同你好好过日子。至于那裴七郎……”

谢及音道:“儿臣已经狠狠教训他了。”

“哦?”太成帝似是不太相信。

前日姜女史回禀说嘉宁殿下待裴七郎极好,恨不能出则同行,入则同寝。太成帝不信她能罚得下手,觉得无非就是不痛不痒地训斥几句。

谢及音道:“儿臣已罚他在院中跪了一夜。”

太成帝双眉一挑,“朕记得昨夜可是下了大雨。”

“那又如何,”谢及音一副不甚在乎的态度,“只听说淹死的,没听说淋死的。”

说是喜欢,却又能下得去如此狠手。一时间,太成帝有点琢磨不透这个女儿了。

第13章 亲近

谢及音好不容易在太成帝面前周旋过去,临走之前,太成帝再次警告她不可纵容裴望初。她离开宣室殿后没有立即出宫,而是折身前往芳清宫观寻端静太妃。

端静太妃姓谢,是谢黼的妹妹,魏灵帝的夫人,年方二十六岁。谢家本是魏灵帝的外戚之一,谢黼取得皇位后,杀魏灵帝,封她为端静太妃,因见她一心求道,便在宫中设芳清宫观,端静太妃起居问道皆在宫观中,不常与外人往来。

谢及音走进芳清宫观时,见端静太妃正在院中磨朱砂,两个小宫女在旁盯着炼丹炉。谢及音摘了帷帽,叫了声“姑姑”,端静太妃这才看见她,放下了手里的金杵。

“我这儿不常来人,一来竟是稀客。你是及音吧,数年不见,快认不得了。”

谢及音走上前同她见礼,“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