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 科举(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个时代,科举是每个读书人出人头地,鱼跃龙门的首选,十年寒窗,只为一朝中第。在满满十二岁的时候,沈先生说他可以参加童生试了。

徽朝的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童生需要五人结成一组,还需要廪生为他们做担保,保证身家清白,没有冒名顶替。

不过满满不需要考虑这些,沈先生已经帮他的学生们解决好了这个问题,现在他们只要专心备考等着考试开始就行了。

第二年一月县衙发布公告,之后由童生向县署礼房报名,由报考人亲自填写亲供、互结、具结,县试由县令出题主持考试。到了二月初九这天,满满和同行的四名学长进入考场参加县试。

入场前有人负责搜身,见满满年幼,态度还算和蔼。县试一共考四场,每场一天,黎明前,由教谕点名,童生带考篮,内装文具食物,戴校卡、准考证入场。

第一场为正场,录取较宽,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剩下各场是否参加,由考生自己决定。自第一场至末场,每场考试隔数日揭晓一次,第一场未取者,不能考第二场。

第二场考试内容为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不得误写添改,第三场称考试内容为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

第四场则考校经文、诗赋、经文,姘文。每隔一天会出一场成绩,场场满满都名列前茅,现实结束后,他开始准备四月的府试。

府试内容与县试相似,只是更加严格,由各地知府主持,因此地地处京郊,府试是由京兆尹主持。

县城离阳京不远,是由沈先生带着弟子们去的。考试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共录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满满书读的是真的读得好,居然获得了甲等。

院试是三年两次,去年举行过一次院试,今年就不会再举行了,等到明年四月参加正好有一年时间让满满他们几个再好好用用功,这也是参考之前沈先生就考虑到的。

一年时间转瞬而过,三月中旬就由沈先生带着几名学生去直隶大名府参加院试。院试内容与县试、府试类似,院考由学政主持,学政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省一人;评卷则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当任。

几场考试下来,满满终于成功成为一名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而且是一名廪生,每月都有米粮和银钱。

成功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不过最让满满开心的,是可以免除家里一百亩地的赋税。

这三年时间里,家里的地已经从之前的一百多亩变成了三百多亩,除了几十亩果园外都是良田,褚家已经成了长沣村有名的地主了,即便朝廷轻徭薄赋,但每年依旧要交大笔的赋税。免除一百亩赋税对家里来说也算节省下一笔开支。

镇上的店面早就已经倒手给了爷爷一家,县城里的铺面则是郝掌柜和安安在打理,这两年里,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而且在阳京城又买了一个铺面租了出去。安安似乎特别喜欢买地、买房子,家里这些地得有一半是安安缠着褚义买下来的。

成为秀才以后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到县学听学,这样,满满就开始上午在县学听教谕讲习,下午去沈先生那儿解疑,准备三年后的乡试,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现在他还是住在褚记食肆的后院,爹爹带着小妹田田负责照顾他每日三餐,阿爹偶尔也会带着松松柏柏过来。只有早早,现在还在学堂读书,寻常见不到。

田田很喜欢大哥哥,每日满满下学归家,田田都要缠着他讲故事,念书,三岁的小人儿,已经快能背下整本的三字经了!满满也不嫌她烦,每每都会耐心哄着。

“你倒是不嫌她烦,天天叽叽喳喳个不停,也不知哪里来这么多话!”安杨笑着摇头。

“没事儿爹爹,田田喜欢和我说话,我很开心。你也很开心对不对,田田?”“嗯,田田最喜欢大哥了!”看着两兄妹说着些无聊的话还这么和谐,安杨摇摇头走开了。

考上秀才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学政来了要考试,岁末要考试,考试不合格或者出现违法或有伤风化的事就会降等甚至革除秀才功名。所以为了不被降等,还得日夜苦读啊!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科考,通过科考来确定参加乡试的人选。

日子一天天地过着,转眼就快到了乡试的时候,徽朝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省省府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也就是金陵和阳京以及各省省府。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考生于每场正场前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也就是说,乡试要联考九天,相当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

阳京乡试的《四书》题和贴试诗题由皇帝钦命,其余考试内容由主考、同考官员命题;各省乡试均由主考命题。阳京乡试正副主考都是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