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刚走出府门,领头的就凑过来,谨慎的压着声音“王,王爷,小的们也是奉命行事,还望王爷莫怪”顾深锦侧目看了他一眼,嘴角往两边微微扯起,“统领大人说笑了”领头缩了脖子,背上已经满是冷汗,笑的比哭得还难看,往后退了些,离人远了几步,不敢再说话了。

两边带刀锦衣卫一手拿刀,一手举起火把,沿着砖路直行,照亮了路边藏在黑暗中的街店,守卫着里面的领头,恭亲王几人,黑夜沉沉的压下来,按在众人身上,大家神情肃穆匆匆前行不敢多言 ,在这黑上添加了几分冷然 ,大概是这天要变了让人心中怪瘆的。

走进御书房时,他已是最后一个。

看着外面守候的两个锦衣卫,领头的站在路边的青花盆栽边上,四指曲起捏住袖口,擦了擦额上渗出的汗水,这种差事儿可真要了命了,还好来时未发生事变,否则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一个小侍卫的头从他身侧探出,殷勤的笑着“头儿,外面都受好了,小的保证一个苍蝇也让他飞不出去。”说到最后,眼睛刻意眯起来,带有势在必得的狠意。

但统领只是摇摇头,没有被手下的气势所感染,也不说什么,叹了口气,往外走去,这龙那么容易就被拦住了,他能叫龙吗?还是一下一下去排查,尽力不漏一丝破绽为好,尽人事听天命,剩下的就是看运气了。

小侍卫看老大一脸愁眉苦脸的走了,半天没动是什么意思,摸摸头,也跟着人后面走了。

“臣叩见皇上 ”

“爱卿不便多礼”

他站起来,后退到最下面的末尾处恭立,明明处在角落,却仍旧吸引着众人的视线暗中的观察。

皇帝坐在最上面的御岸后,纵观全景,占据了看风景的最佳地势,往下,左边的左相,右边应该是右相,只不过,前几日病乞老回乡,弃官不做了,所以尚书大人便替代了右相的位置,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空的总会被占据,这是亘古不变的好道理。

新的尚书大人是老尚书的儿子,也就是礼部侍郎何青筝的父亲,一门三状元,说的就是这种书香世家,官宦大族。

末了还有个二皇子,两个皇子早进了听政的年龄,但皇帝迟迟没有下令让其进政,搞得人只好偷偷摸摸的拉帮结派,还要提心吊胆会不会被其发现,给本来就极其困难的勾心斗角又加上了一层尔虞我诈 。

但不久前皇帝突然下令让两个皇子进御书房涉政 ,这可谓是千年铁树开了花, 但却让人有种猝不及防的恐慌 ,两个皇子心中莫名,兢兢战战,还以为自己的马脚露出来了,可几月已过去, 皇帝那儿一点动静也没有,让人只好安慰自己,皇帝可能一时抽了什么筋。

这些人除了顾深锦以外都还勉强能跟皇帝的心腹大臣沾上边

随着皇帝招手,示意议事开始,众人皆知,这次夜谈大皇子应该不会在场,这可当场让人心里敲起了小鼓鼓,皇子既涉政哪能再退出,显然到处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不正常,心里都立即提起了胆子,打起精神,仔细听着皇帝的话,想从中获取哪怕那么一丝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今临冬日,寒关处边境,西戎强兵突袭,民不聊生,已攻破寒关,本已派出大皇子领军北下,何曾大皇子突然重病,现急召各爱卿,是为商讨谁为领军,一展我朝雄威”

皇帝刚一开口,除了顾深锦,众人心里皆咯噔一声,这说好皇子出征,却在出征前日边重病不起,可前几日议事时,大皇子那一副抢着出征的模样还历历在目,再一联想,今日召事,大皇子不在,反而恭亲王被召来了,这分明是欲以侄替子呀,一想到此处,众人心里不由得一埂,好比吃了口苍蝇一般,恭亲王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人物呀,他算计过的人能逃的有多少,恭亲王府后院埋了不少人吧,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由得感觉自己后脖颈出一丝丝的凉意。

皇帝说完便看向一边虚眯着眼表情肃穆的左相,素来是好人的左相,尴尬的咳了一声,捋一捋自己花白的胡须,眼睛稍微睁开了一些,在皇帝的注视下打破填满屋子的鸦雀无声“咳,臣以为此事应当重议”说完边看向一边低着头沉默不语的人,“尚书大人以为呢”皇帝便跟着左相的视线看向一边的尚书。

他故技重施也用手捋了捋自己还不算花白的胡须 ,严肃的盯着地面,并不抬头,好像那里有什么必须得看的东西,让他挪不开眼,这也正常,尚书大人是最忠心于皇帝的人了,难免重礼了些。

“皇上,臣以为,应当事不宜迟,今日便决定人选,明日出征,好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啊”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好像再不决定就来不及了似的,他是个满心满眼都是百姓的好官,但是让他带兵打仗,那是三日之内,皇城就被铁骑踏遍,太好的官有时也是最坏的臣。

皇帝打断了他接下来即将出口的领兵出征的恳求,直接看向二皇子,没有同方才看向左相时的问语,二皇子直接跪下,叩头大礼,以示尊敬,“父皇,儿臣以为,既大皇兄病重,儿臣作为皇兄的亲弟,应该尽皇兄未能尽的职责,儿愿领兵出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